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柔”是一种智慧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柔”是一种智慧


本周我们要读的书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周,将从以下这几个方面为你全面解读这本书:笃行;傲气;“柔”;定力;担当;平常心;气度。   今天我们来分享第三个部分:“柔”的智慧。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天下莫柔於水。而攻坚强者,莫能之胜。   老子的意思是天下最柔的东西,往往是天下最刚的东西,无坚不摧,比如,水是至柔之物,遇圆杯则圆,遇方缸则方,遇大石阻挡则绕行,圆柔无比,上善若水,水是柔软的。   但是,水滴石穿,积水成海,水积蓄的力量是巨大的,原因在于,水有韧劲。   与无坚不催、所向披靡相比,水的韧劲更是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一书中说:“柔”是一种智慧。   这里说的“柔”不是软弱,是心态的柔和,是温柔,绵柔,圆柔,是以柔克刚,是一种大智慧。   柔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   有一次,老子去看老师,他突然发现老师老得牙齿掉光了,悲从心来,禁不住哭了。   老师见老子哭,于是叫老子看他的舌头还在不在,老子看了看,说在。   老师让老子记住:牙是刚强的,舌头是柔软的,柔能克刚,柔还在说明还活着,告诉老子别哭。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柔弱者活,刚强者死。   柔是活相,刚是死相,婴儿全身柔软,所以从小爬来爬去,摔多少跤,也不会摔坏,而老人全身僵硬,稍稍跌一下可能盆骨就碎了,因为他们的身体没有了柔性,生命即将消逝,而小孩天真烂漫的笑,是因为他的每一块肌肉都是柔软的,都是活的。   鲨鱼是世界上最灵活的大型动物,然而它,全身只有软骨,没有一块坚硬的骨头,甚至可以头尾相接弯成一团。   它拥有超强的适应性,在地球上已生存超过了一万五千年。   不论生存环境如何,鲨鱼总是能够很快地适应下来。   人们想象不到,凶猛的鲨鱼,其实赖以生存的是它独到的绵柔之骨,就像太极拳虽然绵柔,却能无敌于天下。   柔代表着一种生命力。   如果你想自己具有充沛而顽强的生命力,最好保持身体筋骨柔韧,学会柔和。   柔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太极拳动作柔缓,闲散飘逸,看上去软绵绵的,却劲道有力,锋芒不外现,是内敛的真功夫。   张三丰是武当派开山祖师,他八十几年的修为,将“纯阳无极功”练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功力无敌。   有一次,张三丰被假空相用金刚般若掌偷袭,假空相在赵敏手下是第一高手,比玄冥二老地位还高,他的实力不容小觑。   而张三丰哪怕小腹被金刚掌双掌击中,丹田受损的情况下,依然左手反手轻轻的一拍,拍在假空相头顶上,假空相当场毙命,一招克敌,可见太极的内力何其强大。   据说,在武当山至今流传着张三丰观“鸟蛇斗”的,说张三丰在“邋遢崖”看见一只鸟与一条蛇打架,每当鸟上下飞击长蛇时,蛇就蜿蜒轻身,摇着闪避,不曾被击中。   相持时久,鸟已精疲力竭,无可奈何地飞走了。   长蛇也自由自在地钻进了草丛。   张三丰由鸟蛇斗得到启发:以柔可以克刚,以静可以制动。   于是,模仿长蛇的动作创造出了内家拳。   内家拳包括诸如太极拳、八卦拳、纯阳拳等,内家拳博大精深,派别林立,但都奉张三丰为祖师,拳技也有着共同性的特征,即注重内功,阴阳变化,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   体现在具体的应敌对抗中则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内心的安静,是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   太极的一招一式看似缓慢,实则稳扎稳打,太极没有雷厉风行的利落,只有行云流水般的清闲,那看似不经意的舒展,恰好不温不火,不显强硬,却深藏力道,化千钧于无形。   太极练的不只是外在功夫,更是心性修炼,修的就是柔的心性。   周身空无,无形无象,如此境界,若不修心,如何而来。   不求一剑封喉,不求一招制敌,远离刀光剑影的逐名逐利,不争胜负得失天下第一,得此心境,才是太极的初衷。   老子提出过:烈风可以吹断几个人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却奈何不了一根细细的小草。   铁锤可以砸碎硬硬的石块,但锤不坏软软的棉被。   所以坚强易摧,刚硬易折,温和处世,柔语相劝,这以柔克刚的力度实则最强,这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实则最大。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中说:在修心时需要以柔克刚,在为人处世时,同样需要以柔克刚的智慧。   “柔”有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沉稳。   你只要沉得住气,他人用再强硬、再恶劣的方式攻击你,你也能化危为安。   王阳明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后,由于牵涉到了宁王与朝中权贵们互相勾结的许多证据,那些暗中与宁王有联系往来的朝中权贵,因害怕事情败露,便先发制人,诬陷王阳明事先与宁王有联系,唆使一贯行事荒唐的皇帝亲自率兵马进驻南昌,说要由皇帝接受献俘,再现亲手捉拿叛贼宁王的英勇行为,同时企图把水搅浑,以便达到浑水摸鱼、把王阳明搞垮的目的。   于是张忠、许泰所率的京师万余兵马,作为先锋部队入驻南昌。   每天一大早,受张忠、许泰等人的指使,这些来自京师的士兵,便肆意坐在王阳明的江西巡抚官署的大门前,谩骂侮辱王阳明,说他与宁王勾结,图谋不轨,后见形势不对才起兵平叛,攻占宁王府后,又将王府内的金银财宝抢掠一空,等等。   除了谩骂之外,京师士兵还故意寻衅滋事,试图挑起冲突。   然而令大家惊奇的是,无论这些士兵如何谩骂或挑衅,王阳明都丝毫不为所动,仍然对他们待之以礼,见面就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不仅如此,由于已到冬天,王阳明还动员城里的居民,叫他们暂时到乡下住一段时间,将房屋腾出来让京师的士兵住,以免冻着他们。   又亲自前往驻地犒劳士兵,遍贴告示,说京师士兵远离家乡,难免有水土不服的苦处,当地居民要多多体谅,要把他们当作客人来对待。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   京师的将士们见王阳明如此以诚相待,无不受到感动,久而久之,人人都佩服他的为人,相信他是正人君子,没有人肯再去骂他了。   这就是王阳明的高明之处,面对对方的无理挑衅和谩骂,他并不是怒气冲冲,拍案而起,马上加以反击,而是采取以柔克刚的战略,从各个方面关心来自京师的士兵,用光明磊落的行动来说明一切。   王阳明的柔,是因为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味逞强难免会遇到比自己更强的对手,这时候,仅仅凭借强硬,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柔”中的韧劲,可以在不显山露水中,悄悄把事情解决,如春雨滋润万物一样,用“柔和”去处理问题,把矛盾的摩擦降低到最小。   为人处世需要“柔“,打江山,治天下更需要”柔“,“柔”是一种宽柔并济的包容。   刘秀坐稳江山后,同他的先祖刘邦一样,衣锦还乡。   在大宴乡亲时,当年宗族本家的大婶大娘们借着几分酒力,上前巴结道:“是因为你小时候,行事稳重谨慎,性格柔和,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啊!”   刘秀听后,大笑着说:“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之。”   刘秀的“柔”中蕴涵着“刚”的一面。   “刚”是以削其力,“柔”是以笼其心,尽量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即使在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   冯异出征关中,刘秀戒之曰:“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定河北,招降铜马三十万众;取洛阳,降纳杀兄仇人朱氏且封以高官等。   在刘秀的影响下,其部将也多能以此法取胜。   刘秀的“柔术”还体现在对待匈奴的态度上。刘秀对待匈奴采取守势,把边郡的居民迁入内地,这是他厌武、爱惜民力的表现。   他教诲臣下说:“《黄石公记》中说,柔能克刚,弱能制胜。”   对敌人未必全需要用武力。   后来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主动要求内附,并且希望能和亲,刘秀答应了和亲的请求。   后来北匈奴出现灾害,勇将臧宫表示愿意率领五千骑兵扫荡大漠,刘秀亦对此一笑了之。   当长兄死在刘玄的刀下时,善于韬光养晦的刘秀,靠“柔术”得以求全,但当时的屈从,绝不意味着刚性全无。   在局面安稳之后,刘秀远走河北也同样是对“柔”的领悟,势力壮大起来后,刘秀“柔”中的刚性才得以显露了出来。   “柔”,是在正确认识自己实力的基础之上,体现出的低调平和,是默默积蓄力量的一种状态。   如果没有先前的“柔”,刘秀恐怕早就成了刘玄刀下的冤魂,至于后来的“光武中兴”更是无从谈起。   刘秀既有刚的品质,也有柔的品格,收拾北匈奴绝不手软,横扫大漠;   以宽广的胸怀接纳边郡异族百姓,爱惜子民,包容杀兄仇敌,取得民心。   在刘秀眼里,屈而不折的“柔”有时会胜于折而不屈的“刚”。   刘秀懂得刚柔并济,所以才能所向披靡。   “柔”蕴含着的大智慧,体现出一种高远的意境。   如何做到“柔”呢?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中说:“柔”意味着沉稳不浮躁。   心态柔和下来,心中的渣滓就能剔除,心便可包容万物。   想成为一个沉稳而不浮躁,内心“柔和”的人,首选是坚持练太极拳,练太极可以让你身体健康,在“静”中看见你的内心,从而认识自己,修炼自我。   其次是放宽心境,排除戾气,以良好的心态看待周边的人事,少计较得失,少抱怨,接纳他人,心平气和的微笑面对每一个人。   最后,培养自我的忍耐性,多对自我进行心理暗示(不能随意发脾气),能忍受苦难,忍受挫折,忍受他人言语上的恶意攻击,以强大的包容心和忍耐性与和解。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深度阅读的全部内容。   明天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第四篇的解读内容:有定力,方成大事!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慈怀读书会,了解后续内容,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文:婉馨,乡野臭老九,闲时爱读书写文,信奉远方有诗,爱到山水间折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