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腊八节是为了纪念谁 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3)

2021-12-25 来源:文库网
 
食腊八粥是后世腊八节里最重要的习俗。佛家对此有其自己的解释。传说中,释迦牟尼未成道前在深山苦行六年,每日仅食一麻一米,日复一日,骨瘦如柴。这时候恰遇一位牧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乳糜即乳粥,是用牛、马的乳汁和米粟煮成的。后来佛门僧众很看重这种给了佛祖力量的粥,于是在佛成道日举行诵经活动,并且仿效牧女煮粥给俗众食用,广结法缘。之后民间依照佛家,也在这一天煮腊八粥食用,并且在人与人之间互相馈赠。
 
腊八节起源于中华民族对于农耕文明的“时间自觉”,它的延续又是通过佛教文化对世俗民众的影响。关键的是,从佛门施粥,进而发展到民间赠粥,是以佛教的“乐善好施”精神,为腊八节提供了一种关于“仁爱”和“感恩”的核心文化内涵。
 
腊八粥在民间,与岳飞和朱元璋有关吗?
 
关于腊八粥的起源还有别的民间故事。有一说是纪念岳飞。岳家军抗金于朱仙镇时,正值数九寒冬,衣食不济,于是百姓们送来了“百家之粮”做了粥吃。而岳飞死后,人们也在腊八日煮粥食用,用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这个故事里的腊八粥有“精忠报国”的味道。
 
还有一说是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他幼时家贫,缺衣少食,时常挨饿,有一天在屋里发现一个鼠洞,里面是老鼠的粮仓,有米有豆,还有干果。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此事,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这一日正是腊月初八,于是粥便以“腊八”来冠名。这个故事里的粥有“忆苦思甜”的味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