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中国古代溺器为何被称作“虎子”

2023-02-21 来源:文库网
中国古代溺器为何被称作“虎子”
今天,在医院和某些地方的农村,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种大家习称“夜壶”的溺器。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种溺器至少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巳经出现了,器形与现在使用的夜壶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或许从这一小小器物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什么是源远流长。
至少在东汉以前,这种溺器应该叫威,因多以木制,故加形旁为“械”,东汉以后则通称为虎子。至于为什么做成虎的形状,也是有不少讲究的。古代“威”与“畏”是可以通假的。畏是一个象形字,鬼头而虎爪。古今文字中,凡以鬼为偏旁部首的字,莫不带可怖、可憎之意。古代人们对虎既畏惧,又厌恶憎恨,也希望征服它,惩罚它。把亵器制成虎的形象,并名其为“威”(畏),正反映了这种心情。西晋葛洪在其《西京杂记》中曾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汉飞将军李广与其弟在冥山之北狩猎,远远地看见一只卧虎,李广一箭将其射杀,然后按照虎的形状制作了一件溲器,来表示对虎的憎恨和辱没。这个故事可能把时代更早的传说附会于李广了,但却说明制“威”如虎形,的确是为了表示对虎的厌恶与征服。以后,通俗而又象形的名称“虎子”,就代“威”而不胫而走了。
根据考古发掘,虎子在战国时期就巳经开始出现。1980年湖南长沙文物工作队在长沙火车站附近发掘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土坑竖穴木椁墓,出土了一件前所未见的彩绘漆虎子。这件虎子通长29.5厘米,通高16.5厘米,是用两块木料拼合制成的。器形如虎,昂首匍匐,张口近圆,从口到腹镂成空腔,眼、耳、鼻部雕刻精细,尾上卷与后脑相连构成把手,已残断。这是迄今巳发现的虎子中时代最早的一件。
汉代虎子的使用逐渐广泛,巳经出土的有陶、漆、铜、瓷等多种质地。《西京杂记》记载,汉朝曾经用玉为虎子,但在考古发掘中未见实例。虎子的器形多与战国时期一样,如1973年江苏新沂出土的东汉绿釉虎子,高18厘米,长25厘米,宽13厘米,作伏卧状,四肢屈曲,虎首左转,张口露齿,须髯俱全。尤为奇妙的是,一般虎子都以虎口为流,此虎子却以右耳为流,上翘的尾巴与左耳连成把手。其造型之别具一格,为以往所未见。个别随葬的虎子还刻划有死者生前使用过的铭记。如浙江淳安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的一件陶虎子提梁上刻有“谢伯文主过(?)没”。铭文中的“谢伯文”应该是死者的姓名。“主”应该就是“注”字,两字古代可通假。“没”字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读音与“溺”相同,两字也可通假。整个铭文无非是说谢伯文在这虎子丑撒过尿。这样的铭文,我们并不陌生,它与我们在现在厕所里看到的有异曲同工之处。
猜你喜欢